3月6日,國家衛健委發布了《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23年工作要點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,扎實推進27項重點工作。其中,有一些工作要點與基層醫療緊密相關。
《通知》明確,2023年,國家衛健委將牽頭負責慢病管理工作。基層需要加強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,推進醫防融合,提升服務質量。具體任務如下:
1、心腦血管疾病防治:
引導居民學習掌握心肺復蘇等自救互救知識技能。對高危人群和患者開展生活方式指導。全面落實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制度,加強高血壓、高血糖、血脂異常的規范管理。
2、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:
引導重點人群早期發現疾病,控制危險因素,預防疾病發生發展。探索高危人群首診測量肺功能、40歲及以上人群體檢檢測肺功能。加強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,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肺功能檢查能力。
3、糖尿病防治:
提示居民關注血糖水平,引導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學降低發病風險,指導糖尿病患者加強健康管理,延遲或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發展。加強對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,促進基層糖尿病及并發癥篩查標準化和診療規范化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做出了明確要求,“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,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”。不少代表、委員都為加強基層慢病管理出謀劃策。
全國政協委員吳浩建議,開設慢性病專病門診,要著重保障慢病的基層用藥,并配備全科醫生,把易操作、更可及的智慧醫療讓更多全科醫生使用。
全國政協委員霍勇建議,加強醫療設施建設和醫療設備配備;加快發展和完善互聯網慢病管理平臺建設。同時,強化基于大數據驅動的基層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健康信息守門人功能。
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“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”。對于基層而言,在各項資源中,醫藥資源的及時供應和保障,對平時的工作開展尤為重要。
由此可見基礎醫療依然是政府工作中的重點,這對于CT,超聲(彩超,黑白超),AED,除顫儀等基層醫療設備來說,依然有著非常不錯的市場需求。
聲明:本文章來源的稿件均為轉載,僅用于分享,如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盡快聯系我們,我們第一時間更正,謝謝!